配资炒股论坛

炒股配资首选 “马拉松热”下沉三、四线城市 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近年来炒股配资首选,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马拉松已经进入公众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也受到了各地政府的追捧。

  根据《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备案路跑赛事就有133场。而到了下半年,各地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更是井喷式上涨,有媒体统计,今年11月份,全国马拉松赛事超过90场。

  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的热度不仅在一线城市,如今诸多三、四线城市也争相举办形式各样的马拉松赛事,甚至一些赛事已经下沉到了街道、镇。但是,在各地争相举办赛事的同时,也考量着一个城市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各城市竞相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当下,需要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独有的赛事品牌。

  赛事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3杭州马拉松将在黄龙体育中心鸣枪开跑。

  在此次马拉松之前,今年以来,在浙江省内已经举办了至少40多场马拉松赛事,有参赛人数达到25000人的横店马拉松,也有参赛人数仅有520人的绍兴市新昌县环巧英湖半程马拉松赛,这些赛事遍布了浙江省的11个地级市。

  在北京,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也已经超过了10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北京大兴永定河马拉松、北京警察马拉松、怀柔长城马拉松、北京大兴半程马拉松、密云生态马拉松等赛事活动。

  不仅北京、杭州,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型的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据相关媒体统计,今年,全国多达27座城市,在这一天举办了29场城市马拉松赛事。而到了11月份,全国马拉松赛事超过90场,其中大部分赛事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根据《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已备案的路跑赛事达133场,其中全马赛事61场,半马及其他项目72场,涉及26个省级行政区。

  “在2014年之前,我国只有少数城市举办过马拉松比赛,其中主要为省会城市以及其他综合实力比较雄厚的旅游城市。”一家赛事运营公司负责人郭浩(化名)告诉记者,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从而拉开了我国“马拉松热”的序幕。

  记者了解到,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要求放开赛事审批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随后,马拉松赛事成为首个“松绑”的体育赛事。

  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只有22场。2015年马拉松审批制度改革后,这一数据跃升到了134场。

  到了2019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1828场规模赛事(路跑800人以上,越野赛及其他300人以上规模的相关赛事),是马拉松赛事在国内发展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数据还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337个地级市中,已经有300个城市举办过马拉松赛事,占比89.02%。

  “疫情期间,各地的马拉松赛事在启动报名、延期、重启、取消之间反复,马拉松赛事数量骤降。”郭浩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多地也重启城市马拉松赛事。

  溢出效应明显

  为何有如此多的城市热衷于举办马拉松比赛?

  “马拉松赛事最大的益处就在于能够快速且有效地做到吸引人群,特别是一些大型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能够吸引大量的参赛选手、陪同人员、观众和旅游人群,从而形成聚集效应,促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一系列消费活动。”业内专家介绍说,利用马拉松赛事效应能拉动城市经济内需,为城市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在今年3月无锡市举办的马拉松中,吸引了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万名选手报名。此次赛事后,无锡市体育局和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联合赛事承办方发布的与赛事有关的数据显示,此次无锡马拉松赛事来自省外的参赛者超过了50%,沿途共有27.3万名观众现场观赛,吸引了超七成的外地观众提前到访无锡,其中三成观众选择在观赛之余流连无锡各大商圈、景点,拉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展厅销售等方面的经济效益。按照数据估算,赛事带动周边产业效益达1.95亿元。

  此外,记者了解到,不少城市借助马拉松赛事,开展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并推出各种融合马拉松赛事品牌与城市文化内涵的纪念产品,也有不少城市把当地独具特色的景点景区设计在马拉松路线之中,从而宣传当地的旅游特色。

  例如,2021年的西安马拉松赛道途经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充分展示了西安教育之都浓厚的历史氛围,赛道的后半段,途经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多个5A级景区,展现了西安的的历史文化魅力。

  “马拉松赛事对城市旅游业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而并非仅局限于赛事举办期间。”上述专家还表示,一些大型的马拉松赛事汇聚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跑步爱好者和游客,并通过社交媒体等各种渠道的传播,对举办城市旅游品牌宣传推广,以及城市形象和文化塑造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能够对举办城市带来积极和持久的影响,进而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刺激旅游经济发展。

  “相比于其他大型体育赛事,马拉松赛事主要依托城市道路,无须额外增设体育场馆等设施,资金投入相对较少。”郭浩认为,除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之外,门槛低、群众基础广,也是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的重要原因。

  避免同质化竞争

  事实上,近年来,“马拉松热”席卷全国,与政府部门多次出台政策,引导马拉松赛事科学化发展也不无关系。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的通知,从举办马拉松赛事促进当地体育消费的角度出发,主要针对马拉松运动供给不足、质量不优、市场化没有得到激发等核心问题,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年年底,针对中国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发布《中国马拉松产业发展规划》,利用三年时间从体育赛事产业规模、体育赛事运营公司、马拉松赛事场次人次、马拉松赛事标准规范上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

  不过,“马拉松热”席卷全国,在各地争相举办的同时,也考量着一个城市的综合能力。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城市综合实力和管控力度要求较高。”郭浩告诉记者,城市基础是马拉松比赛开展的基石,只有主办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马拉松经济效应才能显现,盲目跟风举办,反而对城市形象的宣传、知名度的提升没有帮助,并且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当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赛事赞助,其次是报名费,但是,赛事营收与运营成本之间还存在空缺,这部分空缺基本靠当地政府补贴和财政支持来填补。”郭浩介绍,举办马拉松的行政审批门槛虽然降低了,但是主办城市需要加强餐饮住宿、公共交通、媒体通讯、医疗救护、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国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马拉松赛事也不断涌现,出现了沙滩马拉松赛、草原马拉松赛、森林马拉松赛、戈壁超级马拉松赛、湿地马拉松赛、海洋马拉松赛、冰雪马拉松等。

  “相较于常规马拉松赛事炒股配资首选,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马拉松赛事更能吸引外界的关注。”郭浩告诉记者,在各城市竞相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当下,要想在纷繁复杂的赛事中脱颖而出,就需要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打造独有的赛事品牌,避免同质化竞争。